門跨域實踐課程
人次師生課程參與
場惡地場域活動舉辦
計畫亮點
團隊獲獎紀錄
親子天下「2023 教育創新100」 以「惡地共學 走進慢路的全齡學習七部曲」為專題,榮獲本年度親子天下「2023 教育創新100」的肯定,為本團隊致力於推動區域共學、促進全齡學習的理念及成效之實質肯定。
|
TSAA永續行動獎-金獎 以「惡地協作區域共學圈」為名,連結大學專業挖掘在地特色,發展出深度旅遊體驗、系統性分析在地產業資源與社會動能,致力翻轉偏鄉為協作夥伴及學習區域,建立永續城鄉之共學及創新組織,協助極限村落發展在地經濟,獲得2022 TSAA 永續行動獎金獎的殊榮。
|
110年度 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 USR Expo 計畫亮點故事獎 《人道建築的在地實踐-這些年,我們與左鎮的故事》獲得2021年「最佳亮點故事」獎。以成大建築系副教授簡聖芬自 2015 年開設的課程「人道建築的在地實踐」為主軸,藉由旅行、測繪、訪談與實作,串起建築空間與在地故事的連結,寫下「我們與左鎮的故事」為日後發展惡地產業、創新實踐奠定關鍵基礎,故事將收錄於 2022 年 1 月出版之《秋頌—大學社會責任的深耕與創新》一冊中。
|
110年度 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 USR Expo 我的USR秀最佳影片獎 《牽,永續心經濟》從區域發展的角度,由「新體驗、新產業、新資訊」三大主題策略著手,作為大學與場域之間的橋樑,將社區議題導入校園,藉由課程與社區對話,創造教師、學生、場域夥伴共同實踐、永續均衡發展的機會。 2020年5月新冠肺炎疫情壟罩下,透過網路視訊、打造虛擬惡地地圖等不同方式遠端分享成果,延續對於場域的投入和關懷,期許淺山惡地成為大學與地區共同守護環境、生態與均衡發展的地方創生典範,翻轉鄉城、翻轉惡地,轉化為可以安居樂業的新/心故鄉。傳達團隊於疫情期間,透過創新策略持續與地方互動,發展城鄉連結新工具的可能。
|
109年度 大學社會實踐線上博覽會最佳社影獎 《撥,惡地新芽》呈現團隊自台南左鎮延伸至龍崎、高雄田寮與內門地區,由「新體驗、新產業、新資訊」三大主題策略著手:規劃深度體驗遊程、協助在地組織建立創新管理經營模式;優化生產途徑,走向環境友善與循環經濟的產銷經營;建構區域文史、地理與生態環境資訊及空間資料庫作為大學與場域之間的橋樑。
|
108年度第一屆對話影響力獎 Dialogue Impact Award 銀牌獎 進入社區城鄉對話與陪伴的歷程,以「Collaborative Badlands: 惡地古道作為深度體驗、跨域參與及地方認同之對話策略」為題,透過對話來擴大在地社區與大學師生對於不同尺度、區域發展的想像,獲得第一屆對話影響力銀牌獎之肯定,乃全國第一個獲該單位授獎之大學USR專案。
|
英國Live Projects Network實作國際案例 利用中研院百年歷史圖資與耆老的口述古道,重新挖掘對社區意義深厚的歷史空間軌跡,並擘劃左鎮地質公園空間規劃藍圖,保存地方集體記憶與文化,也開展互惠與創新的深度旅遊體驗,是同列在Live Projects Network 與Pacific Rim Community Design Network國際社會設計及實作網絡之臺灣案例。
|
2018 SEED +Pacific Rim Award 以古道作為地方發展與社會設計的規劃構想策略,促進永續發展與設計實踐的改革,在全球尺度的永續發展案例中,為促成大學與社區夥伴關係之社會設計案例,獲榮譽獎之肯定,為後續文化路徑之推動奠定基礎。 |
展覽活動
2022 USR 聯展 |
2023 USR 南區聯展 |
國立成功大學 USR 年報
2023年國立成功大學USR年報 | |
2022年國立成功大學USR年報 |
|
2021年國立成功大學USR年報 |
|
2020年國立成功大學USR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