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地協作 Collaborative Badlands

search btn

  • 關於惡地協作
    • 惡地簡介
    • 團隊理念
  • 成員介紹
    • 大學團隊
      • 新資訊社群
      • 新產業社群
      • 新體驗社群
      • 執行團隊
    • 在地連結
  • 人才培育
    • 開設課程
    • 專題學習
    • 社區培力
  • 成果專區
    • 計畫成果
    • 課程成果
    • 研究成果
    • 專案成果
    • 交流成果
  • 行動紀錄
    • 行動目錄
    • 惡地莿竹林
    • 影音展示
    • 活動紀實
    • 新聞報導
  • 惡地資料庫
    • 數位典藏
    • 地圖平台
    • 相關連結
  • 資訊公告
  • 聯絡我們
惡地協作 Collaborative Badlands
  • 關於惡地協作
    • 惡地簡介
    • 團隊理念
  • 成員介紹
    • 大學團隊
      • 新資訊社群
      • 新產業社群
      • 新體驗社群
      • 執行團隊
    • 在地連結
  • 人才培育
    • 開設課程
    • 專題學習
    • 社區培力
  • 成果專區
    • 計畫成果
    • 課程成果
    • 研究成果
    • 專案成果
    • 交流成果
  • 行動紀錄
    • 行動目錄
    • 惡地莿竹林
    • 影音展示
    • 活動紀實
    • 新聞報導
  • 惡地資料庫
    • 數位典藏
    • 地圖平台
    • 相關連結
  • 資訊公告
  • 聯絡我們

search btn

banner

研究成果

Research Achievements

惡地論文叢書

陳建彣(2018)。從左鎮國小土埆構築行動探索偏鄉地區的在地建造策略

郭佳妮(2020)。臺灣非都市計畫地區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之地權地用類型研究—以國小廢校為例

黃奕綺(2020)。從權益關係人觀點探討社區地方創生數位平台之設計

張仁柏(2020)。以協作治理探討泥岩惡地地質公園之推動

周子妤(2021)。惡地環境中葛鬱金之營養成分分析

張三酉(2021)。竹片應用於撓曲主動空間結構之研究

王郁茹(2021)。以邏輯模式評估左鎮國中專案課程與學校教育及社區營造之關係

鄭吉輝(2021)。泥岩惡地農塘分佈變遷及影響因子之研究

林禹欣(2022)。從參與式遺產觀點建立文化路徑數位平台之架構-以湯姆生、馬雅各與台灣多元族群文化為例

鄭少耘(2022)。台灣常用竹構接合形式分類與結構性能試驗

吳虹玉(2022)。以政治生態學觀點探討台灣淺山地區保護利用政策與地區發展之關係-台灣左鎮地區之個案研究

蔡孟玲(2022)。惡地智庫

黃馨緯(2022)。為遠距情侶設計之線上虛擬旅行體驗

林筱棋(2023)。從使用者需求探討參與式遺產規劃平台之設計:以臺灣多元族群文化路徑為例

陳祉寧(2023)。高雄市內門區農塘型態變遷因子之研究

賴欣男(2024)。以制度能力探討文化路徑協作網絡之發展-以湯姆生、馬雅各與臺灣多元族群文化路徑為例。

陳若璞(2024)。以大學社區夥伴關係探討大學社會責任實踐的歷程與行動-以成功大學與左鎮社區為例

簡辰芸(2024)。鄉村地區地方感形成因子研究-以臺南左鎮左中社區為例

翁盧彥安(2024)。從學生視角探討社區知識共創三角在規劃教育社區參與課程之共創效益—以永續都市與地方行銷實習課為例

 

 

竹產業研究成果

2022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航攝影像資料利用成果報告書

2022台灣南部莿竹產業權益關係人工作坊成果報告

2023備料場建設共識行動工作坊成果報告

2023備料場營運共識共創工作坊成果報告

出版品

張秀慈、林宥祺、林玲安、林筱棋(2023)。走進惡地的口袋書

 

研討會論文

林筱棋、張秀慈(2023)。以大學社會責任推動偏鄉之學習型區域: 惡地共學圈的實踐經驗

copyright logo

 

聯絡電話:06-2757575#54228

地址:台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都市計劃學系

主要聯絡email:collaborativebadlands@gmail.com

 

版權所有 © 凱士數位科技有限公司 | Designed by CADIIS 網頁設計

  • 首頁
  •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