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紀錄
新聞報導

【惡地是教室裡的偉大事物🌿】
我們在西南淺山深耕十多年,從左鎮、龍崎到高雄內門、田寮,持續以「土地為教室」,連結師生、社區與地方知識,打造共學共作的平台。這次再獲教育部USR支持,與12位教師與專案夥伴攜手,推動跨域課程、慢旅步道、共學行動,也讓超過千位學生深入場域。
今年,我們以「惡地山村教室」為核心,朝向「培養韌性」的實踐基地前進。這是一場從教室走入土地的合作,謝謝所有參與、陪伴、耕耘的人,一起讓惡地變美、讓共好發生🌱

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副教授張秀慈、暨同系黃偉茹副教授、建築系簡聖芬副教授,連結校內 5 大學院 9 個系所師生,與台南、高雄社區夥伴建立「惡地協作」團隊,長期關注台灣西南惡地淺山地區發展,致力推動新城鄉關係,今(2023)年再度通過教育部大學社會實踐(USR)計畫,同時也獲選為《親子天下》2023 教育創新實踐 100 的團隊。新一期 2.0 的 USR 計畫聚焦建立「共感」,期待 USR 成為一種文化精神,讓參與其中的教師、學生、社區夥伴、公私部門等場域關係人都能成為「惡地好人」,實現永續共好的未來願景。

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都市規劃與設計實習「新城鄉關係」課程師生,6月27日上午於左鎮區公所舉行成果發表會暨協作工作坊,首次將實習課成果帶回規劃場域進行分享,拉近專業規劃與在地居民的距離,政府跨局處長官、成大老師與關心在地發展議題人士出席,3組同學以簡報與海報展方式呈現豐富多樣的實習成果,分享從去年9月至今於左鎮區不同的規劃議題、操作主題與策略提案,展現成大於台南左鎮區在地深耕與回應大學社會責任的教學實驗成果。

成大惡地協作團隊從2019年起,著手調查惡地區域產業鏈、盤點竹林資源分布等,建構鄉村少有的基礎資料庫,也與社區夥伴協力製作竹構裝置藝術,並邀請竹產業的產官學單位在活動中對話溝通,建立各方的信任互動,共同期盼在這片土地上築起友善共好、永續經營的竹產業環境。

成功大學「人道建築的在地實踐」、「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台灣醫療史導論」3門跨領域課程,以及都市計劃學系4年級實習課程,5月4日到6日在左鎮二寮草山古道舉辦3天2夜的「手作步道跨域實作工作坊」,以志工旅遊結合古道踏勘的方式,進行跨領域的場域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