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說明 從人道精神出發,認識建築與義築,進入左鎮在地學校與周邊社區,與小學師生和社區居民交流共創,收集蒐集地方故事,帶領學生在資源有限的偏鄉環境中,認識以人道精神為旨的地域性構築和群眾合作建造。透過跨領域背景進行實踐,實際走入社區,運用不同背景創意、同理心與觀察力,與在地居民/師生協作,發展在地共學與共創,並完成環境實作。 |
![]() |
場域實踐過程 藉由實際進入在地場域,以同學們親身體驗並觀察的方式認識左鎮,實際尋找在地課題的設計線索,以空間與多媒體敘事進行議題探討。 課程的實踐過程中,在地居民/師生活用社區既有技藝/文化資產,將學習驗證在創造社區共享的公共空間。創作移動式的說故事與聽故事體驗,建立地方共感,並回應實際場域需求進行建築設計,運用專業連結土地關懷。 |
![]() |
課程成果
人道建築的在地實踐 - 課程成果集 授課教師 | 簡聖芬 |
資料建置中 |
【惡地協作―人道建築的在地實踐 Humanitarian Architecture In Action】與地方共構,說一段社區的故事
*如有引用內容,請標註資料來源
簡聖芬(2024)。人道建築的在地實踐 。USR教育部大學社會實踐-惡地協作2.0:H.E.A.R.T.串起共學、共做、共感的淺山心生活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