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說明 從西班牙聖雅各之路為源起,接著日本的四國遍路、熊野古道,都是旅人嚮往的朝聖之路。從臺灣府城出發,我們也可以創造一條屬於自己的「馬雅各之路」,結合人文、科技、產業,並透過雙腳、雙眼、雙手去觸摸並聆聽土地的聲音。 課程分為兩階段,本課程為第一階段「馬雅各之路–數位化的時間與空間」。第二階段為「馬雅各之路–與心靈及土地的對話」。 |
![]() |
場域實踐過程 第一階段「馬雅各之路–數位化的時間與空間」,將了解西班牙聖雅各之路的背景及全世界眾多旅人前來步行的意義及過程體驗,並將此概念轉換到十九世紀後半期西洋人來到南臺灣所經歷冒險的足跡。課程中將會讓同學們了解西洋人在南臺灣所進行的任務及與在地人群互動經驗,並且指定閱讀其旅行紀錄以重構該時代的空間及歷史。同時安排如影像、聲音、地圖、網路等資訊科技之應用的實作練習,以便連結第二階段課程場域行走之資料採集及成果展示。在課程結束前,將會綜合上述歷史人文及資訊科技完成某一選定人物在時間與空間之旅行敘事。 |
![]() |
課程成果
馬雅各之路–數位化的時間與空間 - 課程成果集 授課教師 | 楊中平 |
資料建置中 |
如有引用內容,請以下列引文內容標註資料來源:
楊中平(2024)。馬雅各之路–數位化的時間與空間。USR教育部大學社會實踐-惡地協作:淺山地區之區域創生與跨域實踐
![]() |
![]() |
關聯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