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說明 介紹族群成長模式、變異、族群調節、年齡結構、發育期結構、變動族群與空間結構及族群存活分析之原理,並介紹族群動態模擬程式RAMAS EcoLab,以及如何應用於自然資源管理與決策。
在左鎮地區的惡地與農業環境中探討、調查生物和棲地間的相互作用、群落結構與消長。藉此了解生態系中能量和物質的循環,污染及環境的保護。檢討生物與環境的關係及人類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
場域實踐過程 於左鎮區的南171縣道東端-草山溪沿線(包括青瓜寮農路和草山里活動中心旁產業道路),進行總計八次的生態調查。
學生自行規劃主題和調查方法,以人為道路作樣線,樣線外推10公尺為調查範圍。並且記錄目擊或聽到的動物,包括時間、與觀察者距離、離地距離、棲地和微棲地類型、動物行為......等。兩組同學個別針對蝶類和鳥類做生物和其棲地利用的調查。 |
課程成果
群聚生態學_課程成果集 授課教師 | 李亞夫 |
資料建置中 |
如有引用內容,請以下列引文內容標註資料來源:
李亞夫(2024)。群聚生態學。USR教育部大學社會實踐-惡地協作2.0:H.E.A.R.T.串起共學、共做、共感的淺山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