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說明

全英語授課,探討如何將民族誌操作化以及概念化,為特定社群體、生活經驗與未知事物進行創造性表達,並探討人類學表徵模式的含義。


課程介紹並引導學生專注於世代與社區內之友好互動與合作,透過人類學研究和實踐進行探索、想像、定義與協作,區分社區的特殊性,規劃適合社區場域長者之表達性藝術輔療計畫,並與參與者共同體驗與共創實踐。

 

藝術內容包含藝術創作,透過多元媒材,從事視覺心像的創造性藝術表達。長者透過藝術創造的過程,探索自身的情感、進而調和情緒,增進正向心念,促進交互溝通與表達能力,培養長者的創作力與表達能力,連結自身與社會,增進自信並減少孤獨與憂鬱,提高自尊與社會性融合。

 course creative ethnorgraphy 02

 

 

場域實踐過程

課程以「藝術參與五步驟-熱身、團體詩、訪談、創作、分享」為主軸帶領長者與學生以表達性視覺藝術為工具進行參與式創作。


課程分為四個階段,包括理論建構、實地研究、與老年人現場互動,共同創造描繪老年人生活故事和記憶的遺產創意藝術、發展藝術促進工具和民族誌策展。過程中結合田野觀察與紀錄的週誌田野訪談與紀錄表,完成前三階段的民族誌研究法前期之資料蒐集。在第四階段共同針對目標社群生活型態與生命主題資料共創,學生結合設計思考同理心地圖,以及教師開發之「藝術介入策略分析」帶領學生完成以民族誌為研究法的創新藝術介入。

 course creative ethnorgraphy 03

 

我要選課 

 

課程成果

 

創意民族誌 - 課程成果集

授課教師 | 林蕙玟

資料建置中

 


 

如有引用內容,請以下列引文內容標註資料來源:

林蕙玟(2020)。創意民族誌。USR教育部大學社會實踐計畫-惡地協作:淺山地區之區域創生與跨域實踐

 


 

 

course creative ethnorgraphy 01 course creative ethnorgraphy 05 course creative ethnorgraphy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