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說明 課程主要以觀光旅遊為策略,連結體驗經濟及六級產業,來發展鄉村地區社區觀光之區域協作,透過觀光規劃來協助社區經濟及地方行銷,作為建立城鄉新連結及永續發展的取徑之一。
課程將以具有潛力的文化地景或遊憩景觀資源做為案例,讓同學經由田野觀察、環境掃瞄分析、發展定位、找出可協助進行永續性發展的空間項目及活動內涵,並提出規劃設計方案及行銷計畫。藉由實際操作,讓學生熟悉永續規劃及地方行銷的基本概念與專業技巧。 |
![]() |
場域實踐過程 課程結合服務學習之準備、執行、反思、慶賀之四大步驟,課程分為四個模組來進行,分別為進入場域、深入場域、規劃場域、成果。 模組一主題為「進入場域/準備」:透過二手資料、訪談及基地調查,進行基礎資料收集分析,分析觀光發展的機會與限制。 模組二主題為「深入場域/執行」:針對主題進行資料收集、策略研擬、文化路徑系統建立等;並透過兩天一夜的工作假期進入場域調查與訪談,及辦理參與式工作坊邀請社區夥伴一同發想。 模組三主題為「規劃場域/反思」:透過場域的特性及發展需求進行軟硬體之規劃、分析,以目前社區動能為主,連結相關資源,進行發展願景藍圖及策略規劃。 模組四主題為「分享場域/慶賀」:透過校內發表、線上的場域發表,分享這學期的規劃成果,並於場域發表中收集參與者意見,進一步交流彼此想法,與相關權益關係人對話;並於期末進行課程反思,了解參與課程對於個人及地方之意義。 |
![]() |
課程成果
永續都市與地方行銷 - 課程成果集 授課教師 | 張秀慈、黃偉茹 |
資料建置中 |
![]() |
![]() |
![]() |
學生心得
關聯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