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說明 帶領學生進行竹結構實體構築,以熟悉在地竹材特性、發展創新竹結構系統,提高竹材料於營建之應用性,使用輕量之在地材料能明顯減少營建過程之碳排放量,使竹林能正常汰換更新。 |
![]() |
場域實踐過程
設計發想階段則藉由3D建模以及製作縮尺模型,於課堂上與老師討論提案並調整設計,並於學期中邀請建築系2位老師做為評審,藉由評圖的方式給予設計上的建議及評論。 過程中,同學們共同討論並思考實際構築過程以及結構與造型細部設計,同時分析其結構之安全性,接著對於設計方案的不同構造進行測試,以確定其可行性,最後於學期末規劃工作計畫,準備進行實構築。 |
![]() |
課程成果
建築結構與造型整合設計 - 課程成果集 授課教師 | 杜怡萱 |
資料建置中 |
如有引用內容,請以下列引文內容標註資料來源:
杜怡萱(2020)。建築結構與造型整合設計。USR教育部大學社會實踐計畫-惡地協作2.0:H.E.A.R.T.串起共學、共做、共感的淺山心生活。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