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說明

在技術決定一切的過度工業化時代,透過設計/藝術實務中反身性之思與做的訓練,學生將重新得到創作者的專業信心、學會勇於深入不同領域、並敞開心胸成為一個「自由」的設計師/藝術家。
課程將實作與理論研討穿插安排,使學生將實作中所遭遇的問題能在理論知識中尋求啟發,或是在理論知識中找到創作的動機。
並在學期末讓學生和作品走出校園、將社區變成實際作品展設空間,使學生將場域實作中所遭遇的問題能在理論知識中尋求啟發,或是在理論知識中找到創作的動機。

course reflexive methods in design art practices 03

 

 

場域實踐過程

課程涵蓋理論與實作,內容包含外師演講、場域漫步勘查、資料分析、專書研討及實作理論基礎,帶同學們探討知識理論並應用於最終的場域實作設計當中。
理論部分分為四大單元:
一、研討關於科技時代的設計與藝術創作。

二、初探質性方法在實務中的應用,作為探索未知研究領域、或是創作取材的手法。

三、從哲思理論研討反身性。

四、以「地景設計」為題,從場域勘查、社區交流、創作、評價創作來整體地理解反思性。


並在課程中穿插五次的實作研討,同學們將訪查以及演講獲得關於惡地文化、歷史的知識套入在設計理念當中,進而做出在場域設計的提案。每組同學選擇一個位置來放置設計產品,並與社區夥伴一同透過「漫步」,來反思作品在場域中真實帶給人的體驗。

漫步活動曾因疫情因素,改在虛擬的「像素地圖」上進行,但也因此發現了更多社區發展與課程規劃的可能性。

 course reflexive methods in design art practices 04

 

我要選課 

 

課程成果

 

創作實務與反身性方法論 - 課程成果集

授課教師 | 簡瑋麒     開課學期 | 109-2

資料建置中

 


 

如有引用內容,請以下列引文內容標註資料來源:

簡瑋麒(2020)。創作實務與反身性方法論。USR教育部大學社會實踐計畫 - 惡地協作2.0:H.E.A.R.T.串起共學、共做、共感的淺山心生活。

 


 

 

course reflexive methods in design art practices 05 course reflexive methods in design art practices 01 course reflexive methods in design art practices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