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羅格斯大學 都市計畫暨公共政策 博士
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 都市計劃 碩士
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 建築暨都市設計 碩士
國立成功大學 建築系 學士
美國羅格斯大學都市計畫及公共政策研究所講師
美國綠建築學會綠建築認證鑑定專員 ( LEED AP)
大學社會責任實踐是一個學習在主我與客我、小我與大我之間不斷移動的歷程;善加利用作為大學師生擁有的資產和所能扮演的角色,除了裝備專業知識與創新思維之外,我們更需要更多走出去實踐的勇氣,以及堅持下去的毅力與信心。
惡地相關課程
歷年課程成果僅供瀏覽查閱。如需詳細資料,歡迎來信詢問。
永續都市與地方行銷實習 授課教師 | 張秀慈、黃偉茹 |
view more |
參與科技—引導與協作技術 授課教師 | 張秀慈、黃偉茹 |
view more |
參與式規劃設計方法 授課教師 | 張秀慈 |
view more |
惡地相關研究
如有引用內容,請標註資料來源。
以大學社區夥伴關係探討大學社會責任實踐的歷程與行動-以成功大學與左鎮社區為例 產製者 | 陳若璞 指導教授 | 張秀慈 |
view more |
以制度能力探討文化路徑協作網絡之發展-以湯姆生、馬雅各與臺灣多元族群文化路徑為例 產製者 | 賴欣男 指導教授 | 張秀慈 |
view more |
高雄市內門區農塘型態變遷因子之研究 產製者 | 陳祉寧 指導教授 | 張秀慈 |
view more |
從使用者需求探討參與式遺產規劃平台之設計:以臺灣多元族群文化路徑為例 產製者 | 林筱棋 指導教授 | 張秀慈 |
view more |
從參與式遺產觀點建立文化路徑數位平台之架構-以湯姆生、馬雅各與台灣多元族群文化為例 產製者 | 林禹欣 指導教授 | 張秀慈 |
view more |
以邏輯模式評估左鎮國中專案課程與學校教育及社區營造之關係 產製者 | 王郁茹 指導教授 | 張秀慈 |
view more |
泥岩惡地農塘分佈變遷及影響因子之研究 產製者 | 鄭吉輝 指導教授 | 張秀慈 |
view more |
臺灣非都市計畫地區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之地權地用類型研究—以國小廢校為例 產製者 | 郭佳妮 指導教授 | 張秀慈 |
view more |
從權益關係人觀點探討社區地方創生數位平台之設計 產製者 | 黃奕綺 指導教授 | 張秀慈 |
view more |
以協作治理探討泥岩惡地地質公園之推動 產製者 | 張仁柏 指導教授 | 張秀慈 |
view more |
學研成果獲獎紀錄
大學創新與大學社會責任之教學優良獎 曾於107學年度、108學年度、111學年度獲得大學社會責任教學優良獎項肯定。 |
2018 (Pacific Rim Honorable Mentions ) SEED +Pacific Rim Design Network 榮譽獎 106年度大四「都市規劃與設計實習(四)」課程中,指導「Collaborative Badlands」方案,以協同式規劃設計與實踐之推動歷程在國際永續設計案例中脫穎而出。
|
中華民國都市計畫技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2019年第十四屆全國規劃系所聯展優選 指導之「協作左鎮:以深度旅遊體驗發展新城鄉關係之策略式規劃」獲得公會評選為優選殊榮。 |
Way-Finding Ribbons for Badlands Heritage Trails 利用中研院百年歷史圖資與耆老的口述古道,重新挖掘對社區意義深厚的歷史空間軌跡,是同列在Live Projects Network 與Pacific Rim Community Design Network國際社會設計及實作網絡之台灣案例。 |
2021年 第26屆InnoServe大專校院資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TGOS 地圖組第一名 作品:穿越惡地形–湯姆生/馬雅各之路壯遊平台 學生:黃任妍、潘妍伶、林筱棋、林宥祺、陳若璞 指導老師:都計系 張秀慈副教授 |
台灣歷史博物館島嶼記憶展島嶼策展人特別獎,內門演義:羅漢門的前世、今生與未來
|
中華民國區域科學學會學生論文獎,高雄市內門區農塘型態變遷因子之研究 作者 | 陳祉寧 指導教授 | 張秀慈 |
|
其他成果紀錄
課程微電影-尋,左鎮慢路
|
穿越惡地形–湯姆生馬雅各之路壯遊平台
|
「內門演義」臺灣多元族群文化路徑—南內門段觀光整體發展計畫
|
「走一條回家的路」臺灣多元族群文化路徑—北內門段觀光整體發展計畫
|
相關連結
惡地刺竹林 EP2 | 【帶著大家一起做夢,看見地方發展的可能性】 ft.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張秀慈副教授
城市有事嗎?EP041|打開惡地大門:極限村落的現在與未來,大學與社區的各種協作可能,專訪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張秀慈副教授